找到相关内容291篇,用时6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心性之学意义世界

    追问超验的对象,而只能联系人的存在来澄明世界的意义;换言之,人应当在自身存在世界的关系中,而不是在这种关系之外来考察世界。   以人对象的关系为出发点,心性之学难以悬空地去构造一种宇宙的图式,...的超验构造,也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对人自身存在价值的独特关注。作为意义世界的表现形式之一,精神之境蕴涵了对存在的体悟,同时又凝结并寄托着人的“在”理想。存在及“在”的探寻相联系,境界表现了对世界...

    杨国荣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111191964.html
  • 徐文明著:王安石佛禅(七)

    再答吕吉甫书》:   承诲示勤勤,岂胜愧感!闻有太原新除,然不知果成行否?想遂治装而西也。示及法界观文字,辄留玩读,研究义味也。观身,如泡梦幻,若不以此洗心,而沈于诸妄,不亦悲乎!相见无期,惟刮摩世习,...在《再答吕吉甫书》中,他引《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之意,而说“观身,如泡梦幻”,人身世间,都是无常变幻、无有自性,故空。他还有“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能了...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4841920.html
  • 佛教临终关怀的当代难题

    贤,〈李卓吾自杀原因试探〉,《李卓吾的佛学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杨鸿台,《死亡社会学》。上海:社科院,2000。  姚卫群,〈佛教的伦理思想现代社会〉,《北京大学学报》第3期。...,但却没能超越。欲爱、有爱、无有爱,这三种都是生死的根本。参见:印顺法师,《佛法概论》(台北:正闻出版社,1984年2月),页85-。另参见:林其贤,〈李卓吾自杀原因试探〉,《李卓吾的佛学学》(...

    林其贤、郭惠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2846340.html
  • 修所成慧依定而生之探讨

     然而,色界无色界同是属于定地,此中为何又说唯色界系能生起四善根而无色界却不能呢?以下笔者将引用论中所解释“第一法非无色界系”的理由来一探其中的主要原因50:  为何第一法不是无色界系 ?  ...修十六行相。……第一法,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念住。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四行相。唯同类修非不同类。55  由以上的引文所示,不难觉察到行者在修习四善根之时,所缘之境乃是四念住四谛的十六行相56,...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2.html
  • 佛教艺术内涵在中国佛教传播初期的重要价值

    赏赐亿万两金。即持金出。诸兄弟。令饮食之。   昔北天竺有一木师,大巧,作一木女,端正无双。衣带严饰女无异。亦来亦去亦能行酒。看客唯不能语耳。时南天竺有一画师。亦善能画。木师闻之作好饮食即请画师...端正无双。衣带严饰女无异。亦来亦去亦能行酒。看客唯不能语耳。时南天竺有一画师。亦善能画。木师闻之作好饮食即请画师。画师既至便使木女行酒擎食从旦至夜。画师不知谓是真女欲心极盛念之不忘。时日以暮木师入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5655645.html
  • 平常人法语集

    三十六天,任您行!勿心外求净土,心净即佛土净。   如果不明此义,佛法将法相碍,当行佛法时,则不能尽心于世法,当行世法时不能行于佛法,不知世法即佛法,如何能于一切时中,皆行佛法。若知此义者,于专心工作...外境,但可以说此时没有万法(缘影)。如果不懂这个道理,修行将格格不入,而独立于世外。修行有如空中建楼阁,永无成就日。须知:离开世法,就找不到佛法了,离世觅菩提,如寻兔角了不可得。  84、镜子里的...

    吴耀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1856650.html
  • 澈见本心(1)

    不管其结果如意与否,均不分别计较,  即名不执、不取。   并非放弃权益,让自己困苦生活,  甚至无法生活,自以为是修行。   其实这是误解佛法,并法相碍,  修行将无以为继,枉然一生!   这是...  也无法圆满,   因为此法法相碍,滞碍难行。  人处于有情器世间,处处均须用心处理,   世法之情、义、仁、爱、孝、悌……等,  皆须用心尽人事去兼顾。   既然是用心处理,  如何能看淡、看...

    吴耀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3256667.html
  • 诸家戒本通论

    讥嫌云者,非但消极图僧伽能苟存于此而已,亦有积极意义,欲僧伽于此充其量尽其能而无所碍也。僧伽,实际生活之交涉,一则以乞,一则以施。乞应有量,施亦有适此其需应之间必求保持平衡而后能久。且也,众生...共存,遂其成长发扬,充其生命元气,盖僧团之命脉实维系于此焉,而云规矩琐琐不足为佛亲教者乎?以佛之感化,巨奸大憝,终身皈命,可也。然以佛之感化,不足以改社会经济原理,悉就少欲清净之范围也。故自其...

    吕 瀓 释存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35362869.html
  • 王恩洋:实有真空中道了义论

    实有真空中道了义论  王恩洋  (一)辨空有  一 有义  二 空义  三 两宗对观空有无诤  四 空有两义相待相入展转一味  (二)破邪执  一 佛法学之不同  二 法相唯识义  ...必有之理,与其所以不碍真空之义;并当申言何谓了不了义密非密意之旨。  一佛法学之不同 于此当知:我佛圣教所以不同于世间一切宗教学说甚奇希有特异无二而不易了知者,厥有二事:  一者:不许五趣众生...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4667812.html
  • 孝文化经典《孝论》译释

    及其应物,示同乎天人,尚必顺乎人道,而不敢忘其母之既死,不敢拒其父之见命。故方其成道之初,而登天,先以其道谕其母氏,三月复归乎,应命还其故国,示父于道,而其国皆化。逮其丧父也,而圣人躬诸释,负其棺以...之生也。故其为善,则昆虫悉怀,为孝,则鬼神皆劝。  资其孝而处世,则和平,而忘忿争也;资其善而出世,则大慈而劝其也。是故君子之务道,不可不辨也。君子之务善,不可无品也。《中庸》曰:「苟不至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1568570.html